首页 > 访谈 > 正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发布日期:2021-02-24 16:40:33|来源:网络|责任编辑:admin

——缅怀黄鹤楼重建工程总设计师向欣然先生 

2021年2月22日,黄鹤楼重建工程总设计师向欣然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81岁。向老先生于1940年出生于浙江镇海,1950年来到武汉,先后就读于汉口宁波小学、文华中学,196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1978年参与黄鹤楼重建工作。1985年,在历史上被摧毁了无数次的黄鹤楼拔地而起,重新耸立在蛇山之巅,与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短短的七年时光,向欣然从废墟中描绘出了典籍里黄鹤楼的巍峨与壮阔,漫长的七年时光,他以克服万难的坚强意志和神笔马良般的鬼斧神工建造出了碧水蓝天间的传奇。透过黄鹤楼的瓦砾墙黛,向欣然身上的工匠精神,他的精业、敬业与奉献正为世人所铭记。

以精业筑牢工匠精神之根基。向欣然自幼便有着很高的绘画天赋,在诵读了崔颢名诗《黄鹤楼》之后,凭借着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他在纸上随手勾勒出了古代建筑的厢庑游廊与雕栏玉砌,年纪尚幼便在《长江日报》上发表了漫画处女作。但是,在浅尝胜利之果后,他从未安于现状,止步不前。当天赋遇到了勤学不辍的决心,年仅17岁的向欣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的建筑系。在清华建筑系学习的六年时光里,向欣然对建筑的相关理论有了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对美的理解超越了孩提时代的随性,变得具有系统性与专业性。浏览向欣然关乎建筑创作的文章,遣词造句的优美流畅,典故出处的信手拈来,专业理论的细致严谨,无一不体现出作者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功底,以精业为本,筑牢工匠精神之根基。

以敬业砥砺工匠精神之魂魄。如果说精业是根本,那么敬业就是信仰。当儿时的梦想与现实完美契合,心中的信仰也会变成迈步向前的坚定力量。在参与黄鹤楼重建方案的设计中,向欣然顶着酷暑挥汗作画,冒着严寒徒步考察,遒劲的笔力浸润着汗水的潮湿,前行的步伐从未因路途寒冷而有些许停歇。他的设计方案最终实现了从对黄鹤楼“重建”到“重现”地飞跃。今天再去端详这一份设计手稿,精细的一笔一画兼是由心血凝结,黄鹤楼交错重叠的楼宇飞檐,层层而上的云梯台阶在泛黄的纸张上呈现出真实的张力与意境。在之后的施工过程中,向欣然更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最终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的名字连同郑锦明、查家骧被镌刻在了黄鹤楼前的大理石碑上,让熙攘的游客感受自然与艺术结合之美的同时,为工匠精神具有的敬业魂魄所折服。

以奉献彰显工匠精神之价值。黄鹤楼的拔地而起并不意味着这一工程的大功告成,向欣然继续着他未完的事业,他由西向东继续摸索着建设与创造,所到之处皆成美景,这一晃又是十多年的时光。从开始设计重修方案算起,向欣然将人生中最珍贵的二十年的时光奉献给了黄鹤楼。依稀记得,昔日少年慷慨激昂:“建不好黄鹤楼我甘愿跳长江!”,到如今楼宇耸立,与滔滔江水交相辉映,向欣然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彰显了工匠精神的价值——凸显使命、昭示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大力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要传承更要坚守,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传承,在浮躁的社会中坚守,让每一次的临摹、每一次的构思、每一次的抛光都能做到极致而无瑕疵,仰望繁星璀璨,走稳脚底步伐,一如向老先生一般,心中怀揣着梦想,笔下勾画着信仰,手里紧握着土坯砖瓦。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唯留楼宇立苍穹。

(中共南通市海门区委党校 盛雨潇)

分享到: